教师节特辑:传道授业解惑——工地上的“师徒情”!
2025-09-10 09:02:42
晨光微露,建筑工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。钢筋碰撞声、机器轰鸣声、工人吆喝声……这些交织在一起,奏响城市建设的晨曲。在这样一片喧嚣中, 常常能见到一对对特殊的身影——经验丰富的“老师傅”手把手指导年轻工友,一招一式,一言一语,传承着行业的技术与精神。
调的是水平,正的是匠心
在施工场地上,38岁的测量员胡师傅正指导26岁的小张使用水准仪复核标高。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,他一边熟练调整仪器,一边强调测量对工程精度、质量及成本的关键作用,尤其复核一步必不可少。
“这活看似简单,门道却深。”胡师傅感慨,自己的一招一式也源自师承。如今,肯沉下心来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但他依旧坚持倾囊相授。技艺在仪器间流转,责任于目光中交织。
授人以技艺,承匠以担当
工地上,“传道授业”远不止于技术。老师傅们不仅教实操,更重职业操守与安全理念的传承。“工地学问,三分靠技术,七分靠责任心。”拥有30多年工龄的电工班长徐师傅常说:“我们手中的活,关乎整楼安全、千家幸福,绝不能马虎。”
这种师徒模式既授人以渔,也为青年铺就了职业成长的阶梯。25岁的电工小褚坦言,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他从零起步,如今日薪已达三百余元,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带徒传技的师傅。技艺与责任,正是在这样的接力中生生不息。
以严传帮带,以新激活力
在脚手架的方格间,塔吊的轰鸣声里,总施工范工与新学徒小沈之间,一场关于“严”与“新”的双向奔赴,正悄然上演。
范工严谨严格,强调“标高误差不超过一厘米,过程检查是质量生命线”,亲自带小沈巡查关键节点,系统教学技术规范与安全要点,坚持“讲解、示范、实操、复核”步骤,操作不合格一律返工。小沈虽经验不足,却擅长数字化工具,主动教范工使用智慧工地平台跟进进度、监控安全和整理资料。传统与创新在师徒间薪火交融,既筑牢了质量安全的基石,更激活了行业发展的引擎。
秉学徒之心,传匠人之魂
今年,38岁的中级工程师、一级建造师林工加入崇德建设技术中心。虽已具备十多年一线施工经验,他仍秉持空杯心态,在总工程师的引领下虚心学习、扎实进步。“陈总是我敬重的‘导师’,”林工说,“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难点、分享经验,‘传帮带’使我受益匪浅。”
陈总带徒方法系统高效,曾获“崇福镇带徒名师”称号。在其言传身教下,林工日益认识到技术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追求,立志以榜样为镜,脚踏实地、持续精进,力争能够独当一面,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这段师徒传承,不仅推动了个人职业发展,更成为企业重视人才、薪火相传文化的生动注脚。
教师节来临,工地上的师徒情谊质朴而温暖。年轻工友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感恩:一杯热茶、一份家乡特产或默默接过师傅肩头的重活。这些日常举动,筑成了工地特有的师生情。
“最高兴的就是听徒弟说一句:‘师傅,我学会了’。”徐师傅这句话,道出了无数深耕于施工一线的老师傅共同的心声。他们虽不站传统讲台,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,传授着实实在在的技能;他们以汗水为墨,诠释着“传道授业”的质朴真谛。正是这样一份代代相传的匠心,默默筑造着我们城市更美好的明天。